發(fā)布時間:2007-01-23 10:13:45 訪問次數(shù): 桃源縣委組織部 信息來源:本站原創(chuàng)
吳官正同志曾指出:“要豐富教育內容,創(chuàng)新教育方式,把反腐倡廉思想教育融入領導干部的選拔、管理、使用、培訓等各個環(huán)節(jié),堅持自律與他律、教育與管理相結合,增強教育的針對性、有效性,打牢反腐倡廉工作的思想根基。要面向全黨全社會,擴大反腐倡廉教育的覆蓋面,加強勤政廉政先進典型的宣傳,正確引導社會輿論,進一步增強干部群眾反腐敗的信心。”如何按這一講話要求抓好新形勢下的反腐倡廉宣傳教育工作,我認為具體要做好“四個結合”的功夫。
一、要做到上下相結合,既抓好對領導干部的教育,又抓好對社會公眾的教育
反腐倡廉的大環(huán)境,不僅包括黨和政府肌體內部的環(huán)境,還包括外部的社會環(huán)境。社會環(huán)境對黨員、干部的從政行為有著不容忽視的熏陶和影響的作用。當前,我們在工作中往往只注重了對黨員領導干部的教育,而忽視對社會公眾進行黨風廉政教育,致使一些不良的社會風氣得以滋長,進而對黨風、政風產(chǎn)生消極影響。譬如,社會公眾中的許多人存在對腐敗現(xiàn)象既痛恨又依賴的心理。平時談起腐敗現(xiàn)象就咬牙切齒一副疾惡如仇的樣子,而一旦自己碰上麻煩事,首先想到的是找關系送錢送禮疏通,這樣的行為無疑會助長腐敗之風。又如在納稅交費上,很多人就樂于送一些錢給有關人員自己也偷漏一部分,達到“雙贏”的目的。有些做生意的老板甚至直言不諱地說,不喜歡講原則的干部,喜歡給錢就辦事的干部,只要給了錢什么事都能迅速搞定。
抓好對社會公眾的黨風廉政教育能夠促進整個社會形成反腐倡廉的良好氛圍,也有利于社會監(jiān)督的有效實施。吳官正同志在中紀委四次全會上強調:“要大力推進廉政文化建設,積極倡導以廉為榮、以貪為恥的社會風尚?!币虼?,我們要把反腐倡廉宣傳教育由黨員、干部擴大到整個社會。一方面,通過塑造良好的黨風、政風帶動社會風氣;另一方面,通過凈化社會風氣促進黨風政風的根本好轉。在這一點上,香港的一些作法對我們有很好的借鑒意義。香港的廉政宣傳教育定位是“大眾文化”:對象上不局限公職人員,而是面向全社會,面向全體市民;內容也更多的是融入行業(yè)文化、機構文化、企業(yè)文化、社團文化中去,似無卻有,無處不有。近年來,香港開展了“廉潔社區(qū)齊推廣活動”,其廉政公署與18區(qū)區(qū)議會及地區(qū)組織合辦了200多項不同的具體活動,直接接觸市民28萬多人。
同時,我們必須把領導干部作為黨風廉政教育的重點。一是要充分發(fā)揮黨校教育的陣地作用。各級黨校理應成為黨員領導干部廉潔從政教育的基地。二是要普遍實行領導干部任前廉政談話制度,強化領導干部的廉潔自律意識和責任意識,預警在先。三是要明確紀委書記(紀檢組長)應當履行對同級黨委(黨組)班子成員進行黨風廉政教育的職責(既然對同級黨委班子及其成員負有監(jiān)督職責,也應當負有教育職責),并抓好落實。
二、要做到大小相結合,既講好“大道理”,又講好“小道理”
我國還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廣大黨員、干部的思想素質參差不齊,如果只是一味地講“大道理”,難免會出現(xiàn)“曲高和寡”和“對牛彈琴”的現(xiàn)象?,F(xiàn)實中,一些思想政治素質不高的領導干部對“大道理”不僅聽不進,而且存有反感抵觸情緒,他們思想中存在的不良問題仍然得不到克服和解決。這樣,我們的教育就難免成了“無用功”。
我們在開展黨風廉政教育中,既要面向未來講通“大道理”,又要立足現(xiàn)實講透“小道理”。“大道理”上,要繼續(xù)深入開展理想、信念、黨性、宗旨等教育,使廣大黨員胸懷大志,不斷奮進?!靶〉览怼鄙?,要著重開展四方面教育。一是職業(yè)道德教育。要通過這項教育,讓廣大黨員干部明了為政清廉、不以權謀私是國家公職人員最基本的道德修養(yǎng),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利益觀,自覺排斥不義之財,做到廉政勤政。二是法律紀律教育。許多領導干部之所以違法違紀,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他們法律、紀律意識淡薄,而“官本位”思想濃重。加強法紀教育,強化法紀意識,有利于領導干部自覺約束自己的行為,發(fā)揮法紀對腐敗行為的阻嚇作用。三是腐敗的風險教育。腐敗分子敢于鋌而走險違法亂紀,多數(shù)是因為抱有僥幸心理,認為自己腐敗的安全系數(shù)大。因此,進行腐敗風險教育十分重要。要讓腐敗分子知道我們黨和國家反腐敗的決心和能力,隨著反腐敗斗爭的不斷深入,腐敗的“查出率”、“死亡率”將不斷增高,腐敗的風險也隨之不斷加大。一旦腐敗問題暴露,不僅在經(jīng)濟上會竹籃打水一場空,而且在政治上會把大好前程斷送,成為階下囚甚至付出生命代價,讓領導干部真切地感到腐敗是一件得不償失的事情。四是家庭責任感教育。大凡腐敗分子被繩之以法后,都會對自己的家庭特別是子女、父母產(chǎn)生強烈的負疚感,這說明家庭對領導干部的行為有著一定的牽制作用。如果我們深入開展家庭責任感教育,向領導干部闡明違法違紀問題可能給家庭帶來嚴重傷害的后果,必然會對防范腐敗起到積極的作用。
三、要做到正反相結合,既宣傳好正面典型,又解剖好反面典型
開展正面典型教育,能夠對黨員干部起到示范、牽引的作用;開展反面典型教育,能夠促進領導干部自警、自律。兩種典型教育共同開展,黨員、干部的廉潔自律意識就會倍增。目前的問題是,一方面正面典型樹的太少,特別是身邊有血有肉、令人信服的正面典型太少,無法形成強有力的牽引。而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腐敗分子俯拾皆是、層出不窮,一些干部群眾由此對“我們黨和干部隊伍的主流是好的”的定論持懷疑態(tài)度,少數(shù)領導干部中的意志薄弱者甚至錯誤地萌生“從眾”心理,放松對自己的要求,與腐敗為伍。另一方面,反面典型雖多,但也存在身邊典型剖析不夠和教育形式單一等問題,震撼、警誡作用有限。
我們要努力挖掘和樹立更多的正面典型,特別是發(fā)生在身邊的重要崗位上的勤廉兼優(yōu)、干出實績的典型,大力開展宣傳教育活動,這不僅能夠對廣大黨員領導干部起到良好的導向、牽引作用,也能大大增強干部群眾反腐敗的信心。近幾年來,我們桃源縣紀委在全縣黨員領導干部中深入開展了“艱苦奮斗、勤政為民”優(yōu)秀領導干部評選活動,將評選出來的先進典型的事跡制作成專題片在縣電視臺黃金時段播出,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反面典型的警示教育,要注意把握二點:一是在開展典型案例的警示教育的同時,要更多地開展本地典型案例的警示教育。二是要創(chuàng)新方法力求震撼效果。不能僅僅滿足于對典型案件的案情介紹和剖析,要大膽探索,創(chuàng)新教育方法。如制作腐敗分子“懺悔錄”電教片廣泛開展警示教育,組織領導干部到監(jiān)獄參觀并聽取犯人作反思懺悔報告等做法,能對廣大領導干部產(chǎn)生強烈的心靈震撼,值得推廣。
四、要做到粗細相結合,既開展好普遍性教育,又開展好針對性教育
目前,我們開展的黨風廉政教育基本上還停留在“粗放型”的水平上,尚未走向“精細化”。主要表現(xiàn)為面上的籠統(tǒng)式的教育多,有針對性地進行分類教育、專題教育少。這種千篇一律、缺乏個性化的教育無法做到因人施教、對癥下藥,顯然其感化力、滲透力較弱。大量的事實表明,腐敗分子一般都有一個漸進的演變過程,他們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蛻變,往往從熱衷于吃喝玩樂開始;他們大肆貪污收賄,常常是從收受小“紅包”起步;他們與黑惡勢力同流合污或成為包工頭的俘虜,也多是從交友不慎釀成的。假如在他們剛出現(xiàn)一些不良傾向之時,我們能施以有效的警誡教育,就可能使他們懸崖勒馬,阻止他們墮落。
在教育中要遵循矛盾的普遍性與矛盾的特殊性相統(tǒng)一的原理,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在開展普遍性教育的基礎上,對于一些特殊群體開展有針對性的教育。如針對“59歲”現(xiàn)象,要組織臨近退休和職務上升遷無望的領導干部,開展“慎終”、“晚節(jié)”教育,引導他們光榮地站好最后一班崗,克服“末班車”撈一把的思想。針對“一把手”個人說了算的問題,經(jīng)常組織“一把手”們開展民主集中制專題教育,強化民主意識和集體觀念。針對“先進分子”墮落問題,組織先進分子開展謙虛謹慎、戒驕戒躁教育,防止他們居功自傲、放松世界觀改造。針對“39歲”現(xiàn)象,組織那些任職不久和“年輕有為”的領導干部,開展“慎始”教育,使他們跨好從無權到有權這道坎,用好人民賦予的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