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增強“四性”中提高選人用人的公信度
發(fā)布時間:2008-08-13 10:20:00 訪問次數(shù): 中共湖北省英山縣委常委、組織部長 江 勇 信息來源:中國共產黨新聞網(wǎng)
-
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堅持正確用人導向,按照德才兼?zhèn)?、注重實績、群眾公認原則選拔干部,提高選人用人的公信度。這要求我們按照《干部任用條例》要求,不斷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圍繞選人用人的關鍵環(huán)節(jié)著力,努力構建更加開放、民主、公平的干部工作新格局,力爭讓黨滿意、讓人民滿意。
提高選人用人的公信度,必須在增強選人用人的導向性上下功夫
導向,是選人用人“方向標”。導向不對,選人用人就失去了正確的方向,選人用人的公信度也就無從談起??梢哉f,正確的選人用人導向是提高選人用人公信度的重要前提。一是要明確選人用人標準。要堅持用三個標準衡量干部。即基本標準、時代標準和具體標準?;緲藴?,是針對我們執(zhí)政黨的性質來講的。作為黨的一名領導干部,必須具備德、能、勤、績、廉的基本要求。即要以德為先,把道德品質作為選人用的“第一位”要素;以能為基,把能力素質作為選人用人的基本條件;以勤為本,把勤政為民、勤奮敬業(yè)作為選人用人的本質需求;以績?yōu)橐?,把工作實績作為選人用人的重要依據(jù);以廉為則,把廉潔自律、廉潔從政作為基本準則。時代標準,是針對社會發(fā)展階段性要求來講的。當前,我們要把“自覺落實科學發(fā)展觀、推動科學發(fā)展、促進社會和諧、重視民生”作為選拔各級領導干部的重要條件。具體標準,是對選拔的具體崗位來講的。選拔不同崗位的干部,有不同的具體要求。二是處理好德才兼?zhèn)渑c注重實績的關系。不能只看德才,不看工作實績;也不能只看實績,不看德才。德才兼?zhèn)渑c注重實績是相統(tǒng)一的。德才兼?zhèn)涫侨〉脤嵖兊幕緱l件,工作實績是判斷德才兼?zhèn)涞闹饕罁?jù)。同時,評價實績既要看潛績也要看顯績。三是要大力倡導良好的用人導向。2007年4月,胡錦濤總書記在寧夏考察工作時強調:“對那些長期在條件艱苦、工作困難的地方工作的干部要格外關注,對哪些不圖虛名、踏實做事的干部要多加留意,對那些埋頭苦干、注重為長遠發(fā)展打基礎的干部不能虧待?!痹诮衲耆珖M織工作會議上,習近平同志提出了選人用人的“六個導向”,即樹立注重品行的導向,樹立科學發(fā)展的導向,樹立崇尚實干的導向,樹立重視基層的導向,樹立鼓勵創(chuàng)新的導向,樹立群眾公認的導向。我們要把這些要求作為新時期選人用人的重要導向,真正把那些科學發(fā)展能力強、構建和諧社會本領大、善于處理各種突發(fā)事件、駕馭市場經(jīng)濟、總攬全局且群眾公認的干部選拔上來。
提高選人用人的公信度,必須在增強初始提名權的規(guī)范性上下功夫
提高選人用人公信度,必須把任用提名作為干部選拔任用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明確下來,科學界定提名主體,嚴格提名程序,明確提名主體責任。一是制訂干部選拔任用出事提名措施。要明確干部選拔任用出事提名的指導思想、法規(guī)依據(jù)、基本原則以及提名主體、課題、條件、要求、范圍、方式、程序、紀律、責任、監(jiān)督、懲處等內容。二是充分發(fā)揮多種提名主體的作用。探索黨委集體推薦提名、領導干部推薦提名、組織部門建議提名、個人自薦提名、群眾聯(lián)名推薦提名和從后備干部隊伍中直接提名等多種方式,使提名方式更規(guī)范、更科學。三是完善提名政策措施。建立空缺職位預告制,當干部職位出現(xiàn)空缺且因工作需要應配備時,由組織部門在一定范圍內公告職位空缺情況、職位任職資格條件和任職要求;推行差額提名,當出現(xiàn)民主推薦票分散、缺少意見較為一致人選或多名人選基本條件大體相當情況時,要按選拔職位的一定比例,提出兩名或兩名以上考察人選。四是建立提名主體責任追究制度。對初始提名及責任人進行如實記錄,建立相關檔案;在推薦提名人選被選拔使用后,如發(fā)現(xiàn)提名責任人存在“人情推薦”、“許諾推薦”、“權錢交易推薦”等行為,要嚴格追究提名責任人的相關責任。
提高選人用人的公信度,必須在增強民主推薦的科學性上下功夫
擴大民主推薦是提高選人用人公信度的基礎。增強民主推薦的科學性,就是要讓更多的群眾參與,讓那些群眾公認、實績突出的優(yōu)秀干部進入組織視野。一是要科學設置推薦環(huán)節(jié)。在推薦前認真做好準備,加強民主推薦的組織領導和實施,包括制訂方案、設計和印制推薦票等,有些不明的情況還應預先做些調查研究,如問卷、對話、投票等形式;要科學制定干部崗位職務標準,包括任職資格、任職條件、崗位特殊要求等。二是要科學界定參加推薦人員的范圍。要注重廣泛性與代表性的結合,明確民主推薦的職務對象,把那些“知情”和“想知情”的人員吸收進來參與推薦,使推薦真正體現(xiàn)民主,如邀請推薦職位的上級黨委、本級同事、下級單位和服務對象組成推薦人員梯隊。三是要充分調動群眾推薦的積極性。要堅持群眾路線,把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干部標準、推薦方式交給群眾,請群眾幫我們選人用人。同時,既要為推薦者提供寬松的氛圍,又要防止“小動作”,如針對民主環(huán)節(jié)投“感情票”、“關系票”、“打招呼”、“拉票”的問題,可以采取署名推薦,增強參與推薦人員的責任心,也可以實行設單間填寫選票或分散推薦的方式,然后集中收取選票。
提高選人用人的公信度,必須在增強考核評價的準確性上下功夫
干部考察工作是干部選拔任用工作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提高干部考察工作水平,是提高選人用人的關鍵。一是要優(yōu)化考察隊伍,提高考察者識人的水平。針對考察隊伍素質專業(yè)性不夠的問題,要逐步建立一支以組織、紀檢監(jiān)察、人事部門的干部為主體,包括部分不同崗位的在職領導干部、業(yè)務骨干、審計、財稅、統(tǒng)計等業(yè)務部門在內的專兼職相結合的復合型的干部考察隊伍,并加強對考察人員的教育培訓,使他們掌握干部考察的工作必須堅持的程序、方法、原則、標準、程序和方法,提高考察能力。實行考察隊伍的資格認證制度,通過資格審查和考試、考察、培訓后,發(fā)給干部考察資格證書。二是要創(chuàng)新方式方法,提高考察工作的實效。在完善傳統(tǒng)考察方法的基礎上,積極探索,不斷創(chuàng)新干部考察方式方法。除常規(guī)考察方法外,還可采取明暗兩級同時推進的考察辦法,如信函考察、回訪考察、追溯考察、交叉考察等;對重要崗位、重要職務以及爭議大,難以形成一致認識的領導干部,還可在一定范圍內采取民意測驗的方式進行考察;對干部考察,要堅持定期考核與平時考核結合,聯(lián)系紀監(jiān)、檢察、信訪等部門了解和掌握。同時,要擴大考察對象和考察范圍,拓寬視野,擴大考察的廣度。三是要健全相關機制,為考察工作提供制度保證。 要完善干部考察工作責任制,要嚴格考察責任,分清責任的主體,實行責任追究;針對方案制訂的科學性、程序執(zhí)行的嚴密性、考察組執(zhí)行紀律的一貫性、訪談對象的全面性、考察手段的多樣性、考察材料的規(guī)范性、使用意見的準確性、群眾舉報數(shù)量和準確度的差異性等,進行評估,及時發(fā)現(xiàn)并糾正考察中存在的問題,并對存在過錯的責任主體進行追究。建立考察預告制度。在每次考核正式開展的前3-5天,預先公布考核工作的有關信息。預告內容主要公布考核目的、考核時間、考核對象、考核組成員以及聯(lián)系方式等。考核期間,安排專人值班,接聽電話,接待群眾來信來訪,并迅速對有關問題進行調查處理。實行差額考察制。在任職考察和換屆考察中,考察人選應多于擬任人選,以便于組織人事部門比較、分析,優(yōu)中選優(yōu),進一步提高考察的準確性。四是合理利用考核結果,建立優(yōu)勝劣汰的用人機制??疾旖Y果是對干部德、能、勤、績、廉以及作風、生活表現(xiàn)情況的綜合性評價,具有全面、客觀、公正、說服力強的特點。要把考核結果的運用作為解決干部能“下”問題的重要突破口,建立優(yōu)勝劣汰的用人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