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工干部駐村點滴
發(fā)布時間:2008-08-21 07:57:00 訪問次數: 福建省永春縣委組織部黨員電教中心 劉松寶 信息來源: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
2007年7月,我下派到永春縣蓬壺鎮(zhèn)東星村擔任駐村任職干部。作為主抓駐村任職工作的組織部門的一名組工干部,不但自己要做好,更要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時刻為其他駐村干部起到表率作用?,嵥橹g傾真情,點滴之中起表率,成了我駐村工作的座右銘。
一聲問候:信心倍增
剛接到這項任務時,我頓感肩上沉甸甸的,既激動又不安,激動的是能為“三農”工作出一份力,這是我的光榮,更是組織和領導對我的信任。不安的是自己以前一直在學校和機關工作,面對完全陌生的農村工作,我能夠勝任嗎?這時部領導和同事們及時給予了我極大的幫助:縣掛鉤領導、縣委常委、組織部長李國坤同志親自到村里親切關心問候我們,幫助我們理思路、找項目、籌資金,還多次通過電話等方式對我們的工作生活關懷備至,給了我們極大的信心鼓舞和實質的幫助;部里在工作上給予大力支持,在人員緊缺工作任務繁重的情況下,讓我將手頭上的工作全部進行移交,在生活上也給予關心幫助,部領導和同事們多次到東星村關心指導工作。組織部門以她特有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帶給了我家庭般的溫暖,這些都是我駐村工作順利開展的堅強后盾。
一根香煙:拉近距離
農村工作千頭萬緒,面對這樣一個全新的挑戰(zhàn),該從何處著手呢?我苦苦思索著,盡快摒棄機關干部的書生意氣,主動融入到農村,先當村民后當干部,成了我駐村任職工作的第一步。以前從來不抽煙的我,每次深入田間地頭和群眾家中之前,總不忘買包香煙放在口袋里,不是自己學會了抽煙,而是為了能和村里的干部群眾盡快“對上話”,就這樣從一根香煙開始,我和群眾拉起了家常,了解他們的生產生活情況,征求他們對村里工作的意見和建議,盡管是不起眼的一根香煙,但卻拉近我和村干部、黨員群眾之間的距離,村干部不再把我當成下派的干部,有什么想法更樂意和我交流,黨員群眾不再把我看做是村里面的領導,有什么煩惱更愿意對我傾訴。很快,我就掌握了東星村的第一手資料,村情民意了然于心。
一沓車票:項目加快
根據東星村有限的自然資源,經征求縣水利設計院的意見和建議,在村民代表充分討論并舉行村務決策聽證會議的基礎上,村里決定把建設東星電站作為村級財源建設的主要項目。項目要建設,資金是關鍵,我充分利用縣定村財薄弱村的優(yōu)惠政策,發(fā)揮在機關工作與縣直部門比較熟悉的優(yōu)勢,積極主動與有關部門溝通和聯系,多渠道、全方位爭取幫扶資金,那段時間我成了蓬壺到永春公交車上的常客,手里拽著厚厚的一沓公交車票,一天從蓬壺到永春跑兩三個回合近200公里的路程,對于我來說更是家常便飯,而這只是為了幫扶資金能早一天撥到村里。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2個多月的艱苦努力,東星電站終于建起來了,并于2008年1月成功向社會發(fā)包。當工程竣工時,村里很多群眾自發(fā)趕來了,他們欣喜和滿意的笑顏,是我心里莫大的安慰和鼓勵。
一瓶米酒:思想做通
針對群眾反映的村道狹窄難行,交通不便等問題,村里決定把泉德公路通往半嶺的村道拓寬,為了讓群眾能在2008年春節(jié)前走上寬闊平坦的水泥路,我們一方面爭取市、縣交通和公路部門支持,加快施工進度,一方面耐心做好拓寬村道需征用山地田地的87戶群眾的思想工作,村里有戶“釘子戶”,村兩委開村民代表大會和他講政策,私下里托熟人和他找關系,“軟硬兼施”,幾乎用盡了一切辦法,工作還是做不下來,于是我們帶著村干部自家釀制的一瓶米酒登門拜訪,從他最感興趣的培養(yǎng)孩子的話題談起,邊飲邊促膝長談,以前幾杯啤酒下肚暈半天的我,盡管不勝酒力,但還是硬撐下來,一次,兩次,三次······終于他道出了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和顧慮,于是我們“對癥下藥”,終于化解了他內心的“疙瘩”,爭取到了他的真心支持。就這樣投資60多萬元近2公里的村道拓寬工程僅用一個多月就竣工并通過驗收。此工程極大地改善了東星村的交通運輸條件,增加了農民的收入,被群眾親切稱為“東星的高速路,群眾的致富路”。
后記
幾許汗水,幾多碩果。經過一年的努力,東星村取得了可喜變化:村財收入增加了,由原來300元提高到現在的5萬元,增加了166倍;村級班子凝聚力和戰(zhàn)斗力增強了,在群眾中的威信日益提高;農民收入增加了,由原來的3480元提高到現在的4000元,比增14.9%;村里交通條件改善了,村道由原來的3.5米拓寬到6米。2008年1月,東星村被縣委縣政府評為村級財源建設先進單位。